《太平御览》记载:“取玉最难,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返,百人往,十人返。”即使如此,上山采玉探宝者依然纷至沓来。
在于田县境内的五个矿点皆分布于昆仑山脉支脉喀拉喀什塔格(汉语译为玉石山)。地处海拔在4800到5200米之间,地势险要,空气稀薄,终
年积雪,气候变化异常,每年5到9月份为采矿工作季节,最著名矿点位于阿拉玛斯山中部;其次是依格浪沟古矿、赛底库拉木矿、海尼拉克矿和
其哈库勒玉矿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冬春两季大雪封山,采玉人只能在4月以后进山,要经受高山气候的无常和生死考验,特别是到阿拉玛斯矿区会没有路,有时要顺着石缝,抓着铁索向上爬,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深渊。但所有的矿点,只有阿拉玛斯和海尼拉克两个矿点产白玉。但有时采矿没有收获,就在经年累月放炮留下的石河中捡玉碴,捡几块像样的白玉来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采玉人也在为玉石消耗着生命,他们给自己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:“一头小小毛驴,二尺赶路短鞭,三伏犹如寒冬,四季不知春夏,五更露宿昆仑,六欲七情抛尽,美玉八方驰名,九死一生谁知。”
到连氧气都吃不饱的大山里去采玉,图的是啥,图的就是玉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和诱惑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采玉人一边开矿,一边还要找矿。玉不像煤,煤矿选一个矿点就可以采三、五年,甚至几十年。但玉矿不一样,是碰运气,找一条玉脉最宽的两米,一次就开完了。咋办?再去探。四月份,带着料峭的春寒上山,生活给养和开矿的工具搬上山就得一星期,再适应几天这里的气候,半个月就过去了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开矿的第一声炮响是最振奋人心的。放炮前,矿长要站在最高处,吹几声哨子,高喊“放炮啦!”,“咚”、“咚……”,几声炮响后,采玉人从藏身处爬出来,扒开石碴,看有没有希望。没有希望还得挪窝儿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探矿就要懂矿,要知道玉石的形成过程,要知道什么样的岩石里有玉石。玉石也是地壳运动的产物。还要懂得看矿脉,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玉矿,熟知爆破技术,取玉时要用膨胀剂,采取无声爆破,不能强撬,以避免人为的裂缝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矿工们说:“都知道和田玉好,可是谁知道玉石都是拿命换来的!有时连续追了几天,矿脉突然断了,所有的工作还要从头再来。”
矿工们按部就班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。在炸开的石头里,工人们拣出较完整的、品质较好的玉石放进袋子里。太阳慢慢消失在群山里,矿工们便背上一天的劳动成果回到营地,等待第二天太阳的升起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成天面对大山的矿工们每次收工回到营地,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卷一支莫合烟,叼在嘴上,美美地抽上几口。大山在矿工们的眼里已经不再神秘,但是矿工们仍然每天都要把眼前的几座山头浏览一遍。日子久了,竟也品出了一些味道,几座山头在矿工们的想象中变成这样或那样,从此生出无尽的想象。
晚上,维吾尔族矿工的工棚里最热闹。小伙子们围坐在一起,弹起热瓦甫,用空塑料壶当手鼓,弹唱敲打起来,小伙子们伴着音乐,在身体都无法直立的帐篷里跳起欢快的舞蹈,大家玩得不亦乐乎。矿工们要在山上生活大半年才能下山,生活是单调的,乐趣只能靠自己去找。
![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璞玉虽美 来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]()
“玉石之路”比“丝绸之路”要早2000多年,这里的人们踩着黄羊走过的路不知往返了多少次,历经了多少回艰苦磨难,至今依然坚定地走着,不过,这条充满艰辛的“玉石之路”,未来还将能走多远,期待依
然在继续。